要问2015年最火热的电视剧,非《芈月传》莫属,之后在2016年,它还被改编成同名网络游戏及其微电影。据媒体报道,同名电影也已确定拍摄。除了片中的秦国宣太后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她同父异母的哥哥——楚怀王。
《芈月传》中提到,楚怀王因为自己有狐臭,所以非常自卑,进而产生妄想,觉得每个人都在议论、嘲笑自己,最终演化出暴力倾向,割掉了宠姬魏美人的鼻子。由此可见,了解一些医学常识是多么重要。同学们,科学知识不仅能让你及时排查生理、心理上的异常,还能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那么,什么是体味,它是怎么来的,又有哪些作用呢?
体味的来源
2015年4月,有学者通过分析,得到了人体的化学方程式。简单来说,在自然界常见的化学元素中,有60种能在人体内被找到,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碳、氢和氧。成年人大约有3.75亿个氢原子、1.32亿个氧原子、0.85亿个碳原子。[1]
人体化学方程式
这些化学元素与盖房子用的砖头大不相同,并不是抹上水泥后摞起来,就不用管了,而是通过化学键等互相结合,组成各种生物分子,并且时刻吐故纳新,处于循环之中。以蛋白质为例。从食物中获取的蛋白质,首先在胃部,经蛋白酶作用,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不过,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蛋白质的消化主要在小肠中进行。小肠中有内肽酶、外肽酶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将蛋白质或初步消化的蛋白质水解成寡肽和氨基酸。此后,氨基酸可以脱氨基,形成α—酮酸,也可以脱羧基,形成胺类和二氧化碳,还可以经过三羧酸循环转变为嘌呤和肌酸等。
食物中的蛋白质有大约有百分之五无法被人体消化、吸收,而后进入大肠下部,接受大肠杆菌的分解,形成胺、酚、硫化氢等物质。不管是α—酮酸,还是硫化氢,它们都是有味道的。这就是人体气味的第一个来源:体内的化学物质经新陈代谢,产生气味分子,气味分子被呼吸道(呼吸)、小汗腺(出汗)等排出体外。
体味的第二个源头是顶泌汗腺。顶泌汗腺和小汗腺一样,也是一种由分泌部和导管组成的腺体。顶泌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肛周、生殖器等部位。在正常情况下,顶泌汗腺接受性激素和交感神经的调控,分泌出无味的汗液。但是,你“并不是一个人”。人体的皮肤上分布着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伙伴”,这就是细菌。原本无味的汗液,经过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就有可能出现刺鼻的气味,这就是腋臭(俗称狐臭)的由来。
体味的去处
甭管气味是怎么产生的,其去处都是一个,那就是进入鼻子,产生嗅觉。人的嗅觉系统主要由嗅上皮、嗅球和嗅皮层这三部分组成。嗅上皮由嗅细胞、支持细胞、基底细胞和Bowman腺组成。其中,嗅细胞属于神经细胞,每个嗅细胞的顶部有6~8条短而细的纤毛,埋于Bowman腺所分泌的黏液之中;细胞的底端(中枢端)是由无髓纤维组成的嗅丝,穿过筛骨,直接进入嗅球。
当空气中的某些化学物质,经过呼吸,进入嗅觉系统时,嗅上皮部分的黏液会将其吸收,并把它们扩散到嗅细胞的纤毛,与纤毛表面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这种结合可以通过G蛋白引起第二信使类物质(如环磷酸腺苷)的产生,最后导致膜上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钠离子和钙离子流入细胞内,引起感受器细胞去极化,并以电紧张方式扩布至感受器细胞的轴丘处,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轴突传向嗅球,进而传向更高级的嗅觉中枢,引起嗅觉。
这个过程和拍照有点像。拍照时,光线经过相机的镜头成像,当你觉得合适时,按下快门,眼前的景色就被留在了感光元件上。嗅觉产生的过程中,嗅上皮起到了镜头的作用,嗅神经是感光元件,电压门控钙通道就好比是快门,而钠离子和钙离子好比相机的处理器将图像存储至内存卡时所需要的电流。其中,钙离子是放大嗅觉信号的第二信使,在嗅觉的终止、适应和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有学者通过对鲶鱼的研究发现,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嗅觉器官时,钙离子会使得相应的门控通道亲和力降低,通道开放减少,从而使生物对此刺激不再敏感。[2]正是这种嗅觉适应,古人才有了“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说法。
体味的作用
体味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大致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首先是生物作用。在动物界,这个一切都拼本能的地方,气味常常是寻找猎物、躲避对手、与同伴交流的手段,更有一些物种,在进化中学会了“涂抹香水”的重要性。蓝爱尔康蝴蝶会把卵产在植物的茎叶上,而它们的幼虫的外壳含有与蚂蚁极度类似的化学物质。如此一来,等幼虫长出后,从叶子上掉落,就会被丹麦褐蚁当作“离家出走”的孩子,捡回蚁穴,用心抚养。[3]
对于人类而言,体味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医学方面。异常的气味经常成为某些疾病的典型体征。比如在正常情况下,脂肪代谢会产生酮体。酮体是一种很重要的物质,它的分子小、水溶性好,很容易通过血液转运。尤其是对脑组织而言,在葡萄糖供应不足或利用障碍时,酮体是第一顺位的供能选择。但过犹不及,假如血液中的酮体含量过多,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就会产生特殊的烂苹果味。这种味道往往表现出严重的糖尿病迹象。
其次,对体味的研究催生了化学通信、虚拟嗅觉、气味诊断等前沿学科。人的气味既然是由代谢或菌群产生的,那么,能够影响代谢或菌群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到体味。这种改变,人自身未必能觉察出来,但很多靠嗅觉吃饭的动物,比如狗,是可以识别出来的。
研究人员假设直肠癌等癌症可以影响人体的味道。于是,他们收集癌症患者的气味,制成标本,和其他气味标本放在一起。然后,训练猎犬从多种气味中,识别癌症患者的气味,并且在成功识别时,给予奖励,逐步建立猎犬的识别系统。最后,他们选取志愿者,分为两组,一组是直肠癌患者,一组是正常人,看猎犬能不能通过粪便的味道,找出癌症组。结果,实验犬的成绩非常骄人:与肠镜病理结果比照,实验犬“诊断”呼吸样本时的敏感性高达91%,特异性高达99%;“诊断”粪便样本时的敏感性更高达97%,特异性为99%![4]
倘若这种诊断手段能够经过检验,进入临床,对于直肠癌患者来说,将是巨大的福音。因为和传统的结肠镜相比,它的正确率毫不逊色,而且少了入侵检查的痛苦。
对于腋臭的治疗
饶了一大圈,现在让我们说回有狐臭的楚怀王。对腋臭患者的调查显示,腋臭患者的社交回避和焦虑得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显示出明显的社交回避行为和苦恼感受。该疾病对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损害了患者的心理健康,降低了患者在社会交往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易形成多疑、多虑、过度敏感的性格。同时。长期的身心痛苦体验容易使患者失去自信,孤独内向,感情脆弱,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出现人格畸形的恶果。[5]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腋臭和顶泌汗腺细胞及其内的载脂蛋白D(ApoD)呈线性相关。顶泌汗腺组织越多,载脂蛋白D的表达含量越多,腋臭就越严重。而不管是顶泌汗腺组织,还是载脂蛋白D,都受性激素调节。[6]这就意味着很多腋臭患者是从敏感而性格刚刚开始成型的青春期时发病,这无疑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由于基因差异,黄种人的腋臭发病率远低于白种人。随着医学的进步,即使患上腋臭,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对于腋臭的治疗思路,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减少顶泌汗腺的分泌量。勤洗澡、使用止汗剂,或者干脆把顶泌汗腺切除。小切口顶泌汗腺清除术即为此类,切开皮肤,分离、剪除皮下脂肪组织、顶泌汗腺、毛囊等。愈后通常良好,偶有血肿、愈合迟缓、局部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另一个是杀死那些可以分解汗液、产生臭味的细菌。常用的药物有三氯化铝(止汗、杀菌)、硫酸阿托品(抑制腺体分泌)、地塞米松磷酸钠(杀菌、消炎)等。
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都是香草的名字。味道对于人类而言,除了生理、技术上的用途之外,还往往是抒发志向、表达情感的手段。
这两年,虚拟现实技术应用领域十分火爆,未来会不会出现虚拟嗅觉呢?到了那个时候,人们再聊起《芈月传》,就会变成——
“昨天那集看了吗?”
“看了,楚怀王的体味啊,是真臭!”